• 首页
  • 半岛体育app合法吗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半岛体育app合法吗介绍

    你的位置:半岛体育app合法吗 > 半岛体育app合法吗介绍 > 中金女孩跳楼, 撕开了无数中国家庭教育的无知和丑陋

    中金女孩跳楼, 撕开了无数中国家庭教育的无知和丑陋

    发布日期:2025-01-25 09:07    点击次数:111

    01 个人悲剧的背后,是社会发展的病变,更是家庭功能的缺失

    中金女孩跳楼事件,震撼了很多人。

    30岁,名校毕业,工作优越,月薪10万(据说降为3.6万,就这也妥妥超越绝大多数人了),这不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吗?

    目前中国教育卷出天际,中金女孩走出了家长们设想的理想人生路径:考上名校~找个好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

    本该站在幸福尽头的女孩,却在30岁人生正茂的年纪,用这样的方式告别了世界。

    很多人试图去寻找背后真正的原因:

    有的说是因为女孩在高位购买了一套价值一千多万的房产而背上巨额房贷,女孩面临降薪,无力还贷。

    有的说是因为女孩得了产后抑郁,情绪难以纾解,所以选择了轻生。

    有的说是女孩的丈夫不作为,缺乏家庭责任感和担当,这是让女孩走上绝路的真正原因。

    有的说是因为女孩从月薪10万降为3.6万,接受不了其中绝大的落差。

    ..........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要说,所有局外人都: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上吸取经验教训。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从别人的成败得失中总结惊讶教训,作为自己的借鉴。

    从中金女孩事件中,我们对隐匿在女孩背后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有个朦胧的印象:条件不错的原生家庭、夫妻关系并不怎么和谐的小家庭,通过这些可能看出一些端倪。

    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健全的家庭教育,什么样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

    02 “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和资本狼狈为奸的教育大环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论甚嚣尘上,这个理论迎合了家长对孩子的愧疚心理和孩子内心的享乐心理,一拍即合。

    见过太多普通家庭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贫穷农民工家庭给孩子买苹果手机;

    工薪阶层父母给孩子报天价国外研学游;

    高考后孩子必备清单上清一色的高端消费动辄好几万、上十万;

    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4、5千,超过很多地方一个人的月工资......

    每到寒暑假,家长们便开始带着孩子们出去“长见识、见世面”,这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什么样的条件就过与之相匹配的生活,但是如果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有可能为孩子价值观的变形埋下隐患。

    看过一个视频,工薪阶层的博主有一帮条件不错的朋友圈子,暑假相约带孩子一起出去旅游,长见识。

    攻略是博主朋友做的:来回飞机头等舱,全程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

    博主的孩子小学二年级,似懂非懂的年纪。

    游玩途中有个项目,1500元/5分钟坐直升机空中游览,博主的朋友都买了票,博主有点舍不得。

    博主的女儿不干了,哭闹道:凭什么他们都坐,我们不去坐?

    博主试图跟孩子讲道理,博主的朋友赶快打圆场:没事没事,阿姨请你们坐。

    博主略显难堪,她不是真的买不起,而是相对来说她觉得这个项目没有性价比,她怎么会让别人买单?只好硬着头皮买了票。

    十天的游玩小朋友们很开心,快到家的时候,博主的女儿再次大哭:我不想回家,破家只有两个房间,没有浴缸,没有游乐设施。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享受过好的生活,再回到穷日子,大多数人从心底里排斥。

    中金女孩在上学期间参加弗吉尼亚大学的“海上学府”项目,102天到访11个国家15座城市,算是有见识的人了,然而也许正是她见识过了世间的繁华,窥见了富人生活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反而会被反噬。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是不仅仅让孩子见世面,同时也应该让孩子长智慧,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理念。

    父母的眼界才是子女见过的最大的世面。

    父母如果无知,见再大的市面也是徒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先人大哲告诉我们: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我们要教育孩子:

    看得了繁华,也承接得了苍凉;

    享得了富贵,也安乐于贫穷;

    站得了巅峰,也忍得了低谷;

    接得住荣耀,也受得了诋毁。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方能人生丰盈,阅历丰富,人格丰满。

    03家是港湾,不是名利场,更不是竞技场

    当今社会竞争残酷,甚至到了惨烈的程度。

    孩子从一出生就面临激烈的竞争,胎教、幼教、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考公、考证......

    中国人的一生,就是考试的一生,更是被炙烤的一生。

    各种各样的考试、考核谋杀了中国人的幸福基因。

    冷酷的社会是主谋,很多时候,焦虑的父母是帮凶。

    全民焦虑。

    社会的残酷竞争已经把孩子逼得喘不过气来,焦虑的父母还在旁边添油加醋,助纣为虐。

    暑假了,身边的家长集体陷入了疯狂模式: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排得满满:跳舞、钢琴、游泳;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

    二年级的孩子在学四、五年级的内容,五年级的孩子在学初中的内容。

    家长在一起交流:你家学到哪里了?你家每天背多少个单词?你家每天刷多少试卷。

    家长们牺牲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家长们对孩子爱之深切。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家长:

    误把贬低当打气,误把攀比当激励。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霸,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考第一名。

    连岳公众号刊登了一封初二女孩的来信,高知妈妈每天给她推送一个孩子如何自律、如何优秀的视频给她,意在告诉她很不自律,很摆烂。

    下面评论区有网友回复,她的父母整天给她发让愧疚、内耗的短视频,视频内容是谁家的孩子买了多少套房,开了什么车,出嫁的女儿给娘家弟弟多少钱,女儿每个月给父母多少钱,让网友觉得自己人生真是太失败了。

    认识一对高知夫妻,博士,三甲医院大主任,孩子从小学习很一般,夫妻两经常挂在嘴边“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不会”、“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都做错,猪都比你聪明”、“你这情况肯定考不上XXX校”、“你将来能找什么工作”……

    他们的本意是给孩子打气,激起孩子的斗志,谁知孩子早就被他们打击得失去了自信,更加厌学。

    夫妻两为孩子前途操碎了心,觉得国内升学无望,花大价钱给孩子办理了留学,却很本没有遵从孩子的意愿。

    就在出国前一天,孩子用网络上购买的一公斤亚硝酸盐结束了生命,走的决绝,救都无法抢救。

    家本来应该是人疲累时停泊休整的港湾,很多人却把家变成了名利场——攀比孩子的成绩,竞技场——打压儿女的现状。

    家庭的温度是子女最强的动力。

    父母的接纳是子女最壮的底气。

    很多父母误把攀比当激励,误把贬低当打气,殊不知这些早就把孩子打击的遍体鳞伤。

    肯定和爱才是心底力量的源泉。

    优秀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幸福是家庭对人的期待。

    当社会竞争让人喘不过气的时候,家庭才是人可以自由呼吸的天堂。

    家是我们隔开伤害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社会让我们挫折,人情给我们恶意,我们可以回到家里,放下心防,疗愈心伤,展开翅膀,汲取力量,整装再次启航。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